海關便利跨境電商商品退換貨降低通關成本
2022.09.07
“自從我們將原本建在區外的退貨倉轉移至保稅區內,與原有的保稅倉庫合并之后,整個流程縮減時間一半以上,原來租用的區外倉庫也退掉了,單單這一項措施每月就為我們節省成本數萬元。”記者日前在鄭州唯品會跨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采訪時,關務經理張姣高興地介紹著“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退貨中心倉模式”給企業帶來的實惠。
鄭州海關關員在跨境電商退貨中心倉內進行巡查
據了解,為解決跨境電商網購保稅零售進口退貨商品只能在海關特殊區域外分揀的問題,海關總署于2021年9月發布退貨中心倉模式的公告,跨境電商企業可在特殊區域內設置退貨商品專用存儲地點,將退貨商品的接收、分揀等流程在區域內開展。“相較于傳統退貨模式,企業省去退貨商品在區外區內兩次分揀操作,大大縮短整體退貨時間,同時也減免了區外倉庫的運營成本,”海關總署企業管理和稽查司王勝司長介紹,“對于消費者而言,提前完成退貨,可以盡早實現將購買商品所耗用的跨境電商年度個人額度返還。”據創懷(上海)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測算,通過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退貨中心倉退貨,可提高退貨周轉效率近五成,預估每年能為區內電商企業節約綜合成本150萬元左右。海關總署始終堅持“包容、審慎、創新、協同”的理念,不斷在便利跨境電商進出口退換貨上發力,積極為企業降低通關成本、節約通關時間。早在2020年3月,海關總署就出臺措施,允許跨境電商企業對出口的全部或部分商品辦理退貨,自出口放行之日起1年內退回的原零售出口商品,準予不征稅復運進境。針對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企業在申報清單放行之日起30日內提出申請、45天內運抵原監管作業場所,即可辦理退貨。海關多項跨境電商出口商品退貨監管措施的疊加實施,打通了跨境電商出口退貨通路,便利了跨境電商企業的運行。據多地跨境電商企業反映,海關開展跨境電商出口退貨業務以前,商品退運回國需按進口辦理,成本較高,許多企業本應退貨的商品只能就地放棄或打折出售;海關出臺跨境電商出口退貨監管措施后,企業可以將符合再銷售條件的零售出口退貨商品退回境內進行再次銷售,大大簡化了退運流程,部分企業可節約通關成本達50%以上。特別是在海關打通出口退貨通道后,海外消費者的購買體驗明顯加強,有的跨境電商企業退貨商品二次上架銷售量提升約30%,服裝等商品銷量增長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