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主要貿易航線的運費加速下滑,正促使行業分析師修正集裝箱市場“正常化”的預測。
匯豐(HSBC)一份最新的研究報告稱,按照即期運價目前的下滑速度,航運市場運價最早可能在今年年底降至2019年的水平——此前的預期是在2023年年中。
該報告的作者指出,根據上海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數據顯示,自7月以來已下跌51%,平均每周下跌7.5%,如果繼續下跌,該指數將跌回疫情前的水平。
該行分析師表示:“需求弱于預期、擁堵緩解速度加快,以及為獲得邊際貨運量而展開的價格競爭,導致了運費急劇下降。”
基于這一背景,匯豐的航運、港口和亞洲運輸研究團隊正將其“低谷情景”(即該行業的觸底點)推進至2023年中期,而此前的預測為2024年。
報告稱,2023年和2024年的班輪公司利潤存在“顯著的下行風險”,因此該銀行已將利潤預期下調“高達51%”,并下調了股息預期。
匯豐(HSBC)表示,黃金周假期后運力的恢復,將是決定“運費是否很快企穩”的“關鍵點”之一。該行補充稱,可能在班輪公司第三季度營收報告中披露的指導方針的潛在變化可能會讓大家深入了解航運公司在維護合同方面取得了多大的成功。
盡管如此,銀行分析師預計,如果費率降至亞經濟水平,航運公司將被迫采取“過激措施”,預計運力約束的調整將會出現,尤其是當運價低于現金成本時”。
與此同時,Alphaliner報告稱,北歐港口的擁堵和英國最大集裝箱港口費利克斯托港兩次為期八天的罷工,都不足以阻止SCFI中國-北歐業務在第三季度49%“顯著”下跌。
據Alphaliner統計,第三季度,18個聯盟環線(2M聯盟6個,海洋聯盟7個,THE聯盟5個)在北歐停靠了687個港口,比實際掛靠減少140個。該咨詢公司表示,MSC和Maersk的2M聯盟減少了15%,海洋聯盟減少了12%,而在之前的評估中保持了最多掛靠的THE聯盟在此期間卻減少了26%。
Alphaliner表示:“費利克斯托港在第三季度錯過遠東環線掛靠的比例是最高的,這并不奇怪。” 該港錯過了超過三分之一的計劃停靠,并錯過了海洋聯盟環線的雙重掛靠。鹿特丹、威廉港和澤布呂赫港是轉移掛靠的主要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