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10月13日宣布對美國4年前對華征收的關稅的有效性、可能采取的其他行動以及這些行動對消費者以及美國經濟的影響征求公眾意見。這是該部門根據所謂貿易法對特朗普政府時期對華進行301調查后征收關稅進行持續評估的一部分。
該辦公室表示,正在建立一個電子門戶網站,計劃于2022年11月15日對公眾開放,其中將列出有關這些議題的更詳細的問題,包括這些行動對工人、小企業、制造業、關鍵供應鏈、美國技術領先地位的影響,以及可能的關稅倒置(即對商品征收的額外關稅低于生產這些商品所需投入的額外關稅)的問題。為了方便公眾為提供意見做準備,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計劃在11月1日之前列出這些問題。公眾意見需在明年1月17日之前提交。此舉表明在明年1月之前關稅不會有變化。
美國《國會山》日報網站10月10日發表題為《美國對華加征關稅是政治、經濟、法律的三重失敗》的文章,作者是美國喬治敦大學沃爾什外交學院教授馬克·布施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羅特曼管理學院教授丹尼爾·特雷夫萊。文章認為,“對華關稅”正在接受審查。美國貿易代表要調查拜登總統沿用下來的前總統特朗普根據“301條款”實施的對華關稅是否“有效”。不用等待研究結果。答案早就明確:無效。從各個標準來看,這些關稅都對美國經濟造成嚴重損害。全文摘編如下:
“對華關稅”正在接受審查。美國貿易代表要調查拜登總統沿用下來的前總統特朗普根據“301條款”實施的對華關稅是否“有效”。不用等待研究結果。答案早就明確:無效。
從各個標準來看,這些關稅都對美國經濟造成嚴重損害。關稅的全部價格由美國批發商、零售商和消費者支付。特朗普標榜關稅將“零轉嫁”:美國貨的價格會上漲,中國貨的價格會下降。但事實并非如此。為什么?
最大的謊言是,關稅促進美國制造業的就業。但事實并不是這樣。證據顯示,在受關稅和中國報復措施影響最嚴重的行業,崗位減少了2%以上。
最后,還有一個神話:關稅帶來的收入超過成本。這純屬無稽之談。2018年的關稅以犧牲大約0.05%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為代價;加上2019年的關稅,經濟損失增至國內生產總值的0.2%左右。
雪上加霜的是,美國被迫在世界貿易組織為關稅辯護。這是一種無法取勝的局面。美國貿易代表最終圍繞“公共道德”提出令人難以置信的積極抗辯。這種觀點稱,美國人認為中國的不妥協態度在道義上令人反感,所以美國有道德上的理由。這行不通。
對華關稅在經濟、政治和法律上都失敗了。證據很明確。令人不解的是怎么會有人期待另一種結果。我們知道,“財務杠桿”是否有用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但對華關稅絕不會顛覆經濟理論。
我們該好好上課了。國會應該奪回關稅授權,限制“301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