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警!運價將“硬著陸”!全球最大集裝箱船船東取消5.2億美元訂單
2022.09.20
隨著全球多個運價指數的進一步下跌,集裝箱航運業已被警告要為運價方面的硬著陸做好準備。
盡管空航有所增加,但利用率仍正在下滑。Jefferies的一份新報告顯示,上海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記錄的即期運價正處于“快速下降趨勢”。上周,SCFI即期運價指數又下跌了9.7%。

根據Vespucci Maritime的分析,過去四周來看,該指數下跌了33%,是自2009年SCFI指數開始以來第二大四周跌幅。
從上海出發前往世界各地目的地航次的平均implied運費已降至每標箱2500美元,為1月份峰值的一半。目前的運價仍遠遠高于2020年前每標準箱1000美元的長期平均水平。
海事咨詢機構Sea-Intelligence在其最新的周報中警告稱,對于跨太平洋和亞歐貿易航線的高運價,沒有任何潛在的結構性支撐,而這種支撐在跨大西洋航線上也瀕臨消失的邊緣。
Sea-Intelligence預測:“目前運費水平回歸正常化將帶來硬著陸,也就是說,我們應該預期運價將低于長期正常水平,然后出現明顯反彈。”
持續的負面情緒進一步影響了租船費率,英國造船和海運業分析機構克拉克森(Clarksons Research)上周的運營指數環比下跌26%至246點。然而,這仍是2019年平均水平的四倍多。
克拉克森在周報中指出:“近幾周來,貨運行業的疲軟主要表現在支線小型船舶,但運費下降的影響目前也在進一步侵蝕大型船舶的租金。” Braemar的分析師在談到集裝箱租船市場時表示“市場供需關系的總體情緒正在以驚人速度轉為負面。”隨著船舶租賃價格的暴跌,市場一直在討論重新談判的可能性,這種情況在14年前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發生過。大多數接受調查的分析師認為,這次的不同之處在于,班輪公司目前處于現金充裕的有利處境。Alphaliner航運分析師Jan Tiedemann表示:“大多數航運公司坐擁大量現金。因此,即使經濟形勢惡化,他們也應該有能力支付未來幾年的賬單。”根據德路里的分析,包括對2023年的預測,在短短三年內,集裝箱航運業賺到的錢將相當于過去整個60年的收入。近幾個月來記錄的租船期和費率的下降也導致買賣市場隨著市場參與者的盤點評估而進入中斷期。在新造船舶方面,市場下滑的初步跡象浮出水面。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船東塞斯潘決定取消與韓國造船公司(K Shipbuilding)簽約建造的四艘7700標箱總計價值5.2億美元的的新建船舶。盡管近幾個月多個集裝箱運價指數均出現大幅下滑,但多數分析師預計,得益于早期獲得的長期合約運價,班輪運輸業全年利潤將創下紀錄。Blue Alpha Capital負責人、資深的班輪運輸業人士John McCown本月早些時候預測,2022年班輪運輸業的累計凈利潤將達到2449億美元,較2021年的創紀錄業績增長65.2%。